作者: Aluminum

  • Casa Pastéis de Belém

    Casa Pastéis de Belém

    葡式蛋塔最早由 18 世紀葡萄牙里斯本貝林區熱羅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的修女發明,隨著修道院在 1820 年代關閉,原始配方流入民間,自 1837 年起由餅店 Casa Pastéis de Belém 延續傳承。因店址位於貝林區(Belém),所販售的蛋塔也被稱為「貝林塔」(pastéis de Belém)。如今,這間餅店已是貝林區最熱門的觀光景點之一。—維基百科

    連續寫了四篇國泰銀卡修行紀錄,是時候換換口味,聊點別的。

    在旅行中,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就是吃。

    每次決定要去一個新地方,我的第一個動作,絕對不是查交通或景點,而是:先查有什麼好吃的。甚至每天的行程安排,也會以三餐為主軸發展。

    說穿了,「好不好吃」本就是主觀感受,這年頭大家對酸甜苦辣鹹都不陌生。

    所以,我認為所謂驚艷的味道,往往不是「沒吃過的味道」,而是 「意想不到的組合」

    而在我的旅遊經驗中,最讓我驚艷、也最讓我難以忘懷的食物之一,就是位在里斯本的 CASA PASTÉIS DE BELÉM 蛋塔

    是的,正宗葡式蛋塔本人。

    圖:CASA PASTÉIS DE BELÉM 的遊客始終絡繹不絕

    你可能吃過肯德基的、澳門安德魯的、或瑪嘉烈的。
    甚至如果你和我(或叫 Aluminium)年紀差不多,可能還經歷過 1998 年那場台灣的葡式蛋塔風潮。
    但如果你對葡式蛋塔的印象僅止於以上幾種,那我只能說:

    除了 CASA PASTÉIS DE BELÉM 的蛋塔,其他的,通通都是山寨。

    這句話不是語出驕傲,而是——真的有那麼一個傳說。

    里斯本發明

    葡式蛋塔最早出現在葡萄牙里斯本的貝林區,誕生於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的廚房。
    1820 年代修道院關閉後,其祕方由餅店 Casa Pastéis de Belém 繼承,並自 1837 年起開始販售這款被稱作「貝林塔」(pastéis de Belém)的蛋塔。
    如今,這間店仍是里斯本旅人必訪的聖地。—維基百科

    澳門改良——葡式蛋塔的鼻祖?

    1989 年,英國人安德魯·史斗(Andrew Stow)以英式蛋塔為基礎,結合創新手法,製作出澳門版本的葡式蛋塔。他在路環開設蛋塔店,產品大受歡迎,不久就在澳門打響知名度。
    1997 年,他與太太瑪嘉烈離婚後,瑪嘉烈也在澳門半島開設同名店鋪,後來更與肯德基合作推出蛋塔套餐。—維基百科

    所以我們今天所熟悉的葡式蛋塔,其實是安德魯向原版致敬、再創造的產物。
    而在他與瑪嘉烈離婚後,還意外地誕生了我們熟知的「肯德基蛋塔」。

    那到底,安德魯、瑪嘉烈、肯德基這三種版本,與正統的 Pastéis de Belém 蛋塔 有什麼不同?

    差!很!大!差不多是跨次元尺度的那種差別。

    要我形容的話,最接近 CASA PASTÉIS DE BELÉM 蛋塔的口感與風味,
    其實不是蛋塔,反而更像是「脆皮車輪餅」。

    一般蛋塔的內餡是蛋香為主,但 Belém 的蛋塔則更接近卡士達,奶香濃郁、質地柔滑。
    這種口感雖然說不上是從未體驗過,但「酥脆外皮 + 卡士達內餡 + 葡式焦糖風味」湊在一起,真的就是一種讓人意想不到的驚艷組合。

    而且,這是在葡萄牙。
    如果不是某次機緣巧合,我壓根不會把旅行目的地設定在這裡。

    所以,我可以很坦白地說:
    這顆蛋塔,是我旅行中最念念不忘的食物之一。

    影片:CASA PASTÉIS DE BELÉM 蛋塔品嚐

    你呢?
    你是否也曾在旅行中,吃過某種讓你覺得——

    「離開之後,也許這一輩子就再也吃不到了」的美食?
  • 國泰航空銀卡修行(四)-芝麻開門
    , ,

    國泰航空銀卡修行(四)-芝麻開門

    沙卡蔬卡(阿拉伯語:شكشوكة)又稱為北非蛋,是一種將雞蛋在蕃茄、橄欖油、辣椒、洋蔥和大蒜組成的醬汁中水煮的菜餚,通常會加孜然、紅甜椒粉、牛角椒和肉豆蔻。沙卡蔬卡在地中海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維基百科

    前文提到卡達貴賓室提供 à la carte(點餐)的服務,所以進貴賓室後我就直奔用餐區。
    服務生先遞上迎賓飲料(那個口味至今無法確認是哪種茶或果汁),然後指著桌上某個帶著 QR Code 的方塊告訴我掃碼點餐。
    菜單大概就分兩種,一種是 breakfast 另外一種是 lunch/dinner。
    此時我頓感不妙,該不會早上的時間不提供午晚餐的餐食吧…
    一問服務生才確認,早上 7:30~10:30 確實只提供早餐的部分,而我心心念念的烤羊排要等到下午 15:30 以後才會提供。
    此時我已在飛機上了…

    卡達航空貴賓室菜單

    圖:卡達航空貴賓室菜單

    桌面左前方的黑色方塊就是菜單,右手邊的綠色飲料就是迎賓飲

    圖:桌面左前方的黑色方塊就是菜單,右手邊的綠色飲料就是迎賓飲

    無奈之下只好看看早餐有什麼選項,嗯…不是 benedict 就是 omelette…
    其中有一兩項看起來可能是中東料理的選項,既然來到中東航空的地盤,必須得吃它。
    我點了一份叫 Shakshuka(沙卡蔬卡)的料理,當下我並不知道這是什麼,一直到寫這篇網誌時我才開始找資料,原來這道料理又叫「北非蛋」。
    如果要形容它的話,大概是顏色質地很像一碗義大利肉醬的糊糊上面再加顆荷包蛋,而這坨糊糊吃起來卻比較接近墨西哥捲醬汁的味道(很可能是因為放了孜然等辛香料)。
    然後配菜是香腸及炒蘑菇,可能吃的算很健康但吃的當下有點不知所云的料理。
    用餐過程我忘了拍照,如果真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 這篇文章,這篇網誌裡最下方一碗兩顆荷包蛋的就是沙卡蔬卡。

    在等待餐點的過程中我起身繞了一下這間貴賓室。
    這間貴賓室大致上可以分成五個區域,入口處除了登記櫃檯還有置物櫃可以讓旅客寄放行李。
    進入過道後的第二個區域左手邊是一排沙發區,可以坐沙發休息、看電視,電視下方有飲料櫃及小零食;右手邊則有五、六個半包廂的小隔間,可提供個人辦公或不想受打擾的休息區。

    入口玄關處,牆上是阿拉伯文的「歡迎光臨」

    圖:入口玄關處,牆上是阿拉伯文的「歡迎光臨」

    第一個沙發區,左邊可以看電視,右邊是個人隔間

    圖:第一個沙發區,左邊可以看電視,右邊是個人隔間

    再往前走就是一個圓形吧檯,吧檯的左右兩側都是用餐區,吧檯周圍還有一些自助取餐的沙拉吧。
    往右轉過了用餐區後是另一個沙發區,相較於從入口處進來的第一個沙發區更安靜些,沙發旁的茶几桌面還有無線充電的功能,適合與旅伴在此聊天也可以一個人休息。
    而貴賓室的最底部就是浴室及廁所,以及穆斯林參拜的祈禱室。
    浴室和廁所的設計是獨立隔間,也就是說每間廁所裡都有一套完整的馬桶及洗手檯設備。
    不過印象中男廁只有一間廁所和一間浴室(裡面也有馬桶),所以碰到人多的時候會塞車吧?
    發現到這邊的貴賓室可以洗澡後我就後悔了,畢竟前一晚沒洗就在飛機上睡了,雖然沒流什麼汗但一天沒洗澡心裡還是覺得怪怪的,而且當下正有人使用浴室中,只好先回到座位上等待餐食。

    圓形吧臺是連接貴賓室空間與空間的樞紐

    圖:圓形吧臺是連接貴賓室空間與空間的樞紐

    吧臺旁的自助取餐區,可能是早上的關係,品項稍嫌單調

    圖:吧臺旁的自助取餐區,可能是早上的關係,品項稍嫌單調

    用餐過後再去浴室觀望一下狀況,嗯,沒人。
    於是先把行李放到入口旁的置物櫃,然後就進入浴室洗潄。
    卡達貴賓室的衛浴備品都是 Diptyque 的產品,算是這裡著名的服務之一吧。
    看到洗手檯放著 Diptyque 的洗手乳及乳液,就算手不髒都想洗個手擦個乳液保養一下…

    影片:浴室內的備品都是 Diptyque

    浴室整體還算寬敞,水壓足夠溫度也穩定,舒舒服服洗了一個澡。
    洗完後到個人隔間區找個位子,要了杯冰美式及堅果點心,拿出 iPad 悠閒的追劇嗑點心,直到 10:00 服務人員過來提醒貴賓室 10:30 關門,然後才起身離開找下一個打發時間的地方去…
    《To be continued》

    打發時間的小零食,左邊一顆一顆的是著名的椰棗

    圖:打發時間的小零食,左邊一顆一顆的是著名的椰棗

  • 國泰航空銀卡修行(三)-樟宜一二三四
    , ,

    國泰航空銀卡修行(三)-樟宜一二三四

    新加坡樟宜機場(Singapore Changi Airport)一直被視為亞洲甚至全球航空網絡中的典範,它曾連續八年(2013–2020)獲得 Skytrax「世界最佳機場」第一名,它連結全球超過120個國家、400多座城市,無論是準備進入東南亞的背包客、跨洲奔波的商務人士,或是追求高效率轉機體驗的常旅客,樟宜機場幾乎都能提供穩定而精準的動線與服務…

    就這麼一間亞洲第一甚至是全球第一的機場,我與它的緣份是奇妙而短暫的。

    2018年第一次去新加坡玩的時候,離境時沒想到多看看它的宏偉,逕想著往貴賓室裡衝。

    去年去看演唱會時,因為國泰航空在第四航廈,與熱鬧的一、二、三航廈不相連,所以也沒機會感受到樟宜到底有什麼好玩的。

    這次不一樣,雖然一樣 landing 在第四航廈,但下一段航班要等將近 8 個小時,我有足夠的時間入境逛一下星耀樟宜,或是待在機場來個 lounge hopping。

    其實在出發之前就聽說卡達航空在新加坡及曼谷的商務貴賓室非常厲害,雖然只是商務貴賓室,但卻提供 Á La Carte 的服務,這可是在頭等貴賓室才有的服務內容。

    尤其是它們家的烤羊排,聽說肉嫩不騷,可說是他們家的招牌。

    而進入貴賓室的條件只要持有卡達航空自家商務以上艙等登機證,或寰宇一家聯盟商務艙以上登機證就可以進入貴賓室。

    注意:一定要搭商務艙以上才算,就算是寰宇一家綠寶石如果搭經濟艙的話一樣進不去。

    不過可能是專注服務自家的客人,所以貴賓室並不是 24 小時營業,甚至不是從早到晚持續營業。

    以新加坡的卡達貴賓室為例,分為上午 7:30 到 10:30、下午 15:45 到凌晨 3:10 兩個班。

    這樣的安排應該是看準了卡達航空抵達或離開新加坡的時間不是上午就是下午到凌晨。

    剛好我抵達新加坡的時間是上午 5:37,再熬兩個鐘頭就可以進卡達貴賓室了。

    雖然說時間是足夠充分且有餘,但卡達貴賓室在樟宜機場的第一航廈候機區(貴賓室都在過了海關以後的地方),要怎麼從第四航廈到第一航廈就是個問題。

    剛才有提到,樟宜機場的設計一~三航廈是相連在一起,不但互通,還可直接進入星耀樟宜(當然要過海關),而第四航廈就是孤伶伶的隔世獨立。

    就算我先從第四航廈入境再坐接駁車到第一航廈重過一次安檢和海關,也很有可能因為我的航班是在第四航廈而被海關攬下來。

    而且就算海關不攬我,我要怎麼從第一航廈的候機區再出來回到第四航廈也是個問題。

    樟宜機場的一~三航廈相連,第四航廈獨立
    圖:樟宜機場的一~三航廈相連,第四航廈獨立

    為了這個路線在出發前我苦惱了很久,雖說曼谷也有卡達貴賓室,但曼谷也有它的問題(先表過不提)。

    就在我準備放棄在新加坡攻略時,在「A+哩程玩家の粉絲團」的臉書社團裡看到有人提到:

    第四航廈的海關入境區旁有接駁車可直接通往一~三航廈,但有一定程度的可能會因為我下一班航班不在第一航廈而被攔下來,但總而言之,是有解方的。

    於是在當天下飛機後我就直奔接駁車站,到了候車室門口的工作人員只看了一下我的登機證,提醒了我下一班仍然是在第四航廈,就讓我上車了。

    到達第一航廈時也才 6:30,沒花多少時間就找到了卡達貴賓室,只是此時仍然大門深鎖,於是只好先在機場內逛逛。

    早晨6:30的貴賓室還未營業
    圖:早晨 6:30 的貴賓室還未營業

    不得不說到了第一航廈才看懂樟宜一航的熱鬧。

    店舖、食肆,有大間氣派的 LV,也有可以讓我早晨續命的瑞幸咖啡。

    柒拾壹商店還可以買到更多不同 NewJeans(在我心中她們永遠是 NewJeans)封面的 Pepero。

    就這麼東看西逛的打發了這一小時,時間到了後再往貴賓室移動…

    樟宜一航商舖林立
    圖:樟宜一航商舖林立
  • 國泰航空銀卡修行(二)-修行Day 1:飛兩段、吃兩餐、睡一晚(還沒到)
    ,

    國泰航空銀卡修行(二)-修行Day 1:飛兩段、吃兩餐、睡一晚(還沒到)

    國泰航空銀卡修行(二)

    旅行中的惱人事,二手空氣,人造光源,自動果汁機,劣質壽司,都代表著我到家了…

    — 《型男飛行日誌》

    這趟修行的行程從 3/21 五點半下班開始。
    銀行合作的機場接送派來了一位滿口是檳榔味的司機,忍受了一個多小時的堵車後,終於在七點出頭抵達機場。
    在航空公司櫃檯完成報到,過了安檢和海關後就直奔 lounge 用餐。

    在 lounge 餐食方面,不得不說亞洲人就是比較講究。
    相比之下,歐美航空公司 lounge 裡的餐食頂多只能叫「維持生命必需」。
    因為我不喝酒,其他航司就算提供再厲害的酒單我也無福消受,所以貴賓室的餐食就是我特別重視的地方。

    而在我的經驗之中,貴賓室餐食之最當屬國泰航空。
    定番的就有招牌擔擔麵及蒸籠港點,在不同國家還會有當地特色料理。
    比如中正機場的國泰航空貴賓室就還有牛肉麵跟珍珠奶茶,我想這大概也是我對國泰航空始終忠誠的原因之一。

    中正機場國泰貴賓室餐食
    圖:中正機場國泰貴賓室晚餐內容(Aluminium 拍攝)

    在貴賓室吃飽喝足後,就準備登機了。

    運氣不好,今天搭到的機型座位是 2-3-2 的大板凳。
    相較於反魚骨的舒適性與隱蔽性,大板凳根本就只是大一點的經濟艙。
    慶幸的是,這段行程我的隔壁沒有坐人,所以還可以把隔壁座位變成我的置物空間。

    再來是機上餐食的部分。今天台北出發的餐點有:

    • XO 醬炒豬頸肉配珍珠筍、西蘭花及白飯
    • 羅勒蕃茄醬比目魚大蝦長通粉(通心粉)

    在地面上我已經吃了滷肉飯和擔擔麵,想說換個西式口味,
    結果空服跟我說通粉沒了……

    不對啊,好歹我也是真金白銀買的商務艙,就算全艙綠寶也應該留一兩份給花錢買票的人吧!不然菜單上面寫好玩的嗎……

    當然,以上的抱怨我沒有發作,所以只好點豬肉飯……

    國泰航班商務艙餐點
    圖:豬頸肉飛機餐(吃一半就放棄)

    至於口味嘛… 不知道是我吃了太多次,還是這份餐真的不行。
    國泰航空相較於在地面上的餐食,機上的真的有點乏善可陳。

    加上我的體質不適合吃宵夜,通常超過晚上八點吃東西隔天早上起來都會有脹氣的問題。
    結果叫來的這份餐點意思意思吃了幾口就放棄了(啊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吃)。

    經過兩個小時的飛行,順利抵達香港,時間已接近深夜 12 點。

    原本我的計畫是通過轉機安檢後直奔貴賓室洗潄,然後在下一班飛機上安安穩穩睡一覺。
    沒想到貴賓室裡排隊洗澡的人太多了,櫃檯阿姨接跟我說來不及了,他們 12 點半就要打烊。

    只好在廁所裡換了套衣服,大概刷個牙洗個臉,就到登機口去等登機。

    上機後發現是讓人喜聞樂見的反魚骨座位,很好,可以睡個好覺……

    再瞄一眼菜單(如下圖),嗯,還是睡吧……
    直接跟空服員說我不用餐,就讓我一路睡到新加坡……

    國泰深夜航班菜單
    圖:國泰 HKG-SIN 航段菜單封面(雖然沒吃)
  • 國泰航空銀卡修行(一)-a.k.a. 寰宇一家紅寶石修行
    ,

    國泰航空銀卡修行(一)-a.k.a. 寰宇一家紅寶石修行

    國泰航空銀卡修行

    開站第一篇文章,就來聊聊我的修行行程。

    感覺真的很不爭氣,別人修行都在衝鑽卡,只有我在修銀卡。
    年初還在煩惱,怎麼補那一百五十幾分定級積分。

    結果國泰在 2 月突然宣布:4 月起將停飛 曼谷-新加坡 這條擁有第五航權的航線。

    這也就意味著,經典的「國泰東南亞五段票」即將走入歷史(之後會不會復飛,誰也說不準)。
    既然恭逢其盛,那只好共襄盛舉了。


    什麼是「五段票」?

    簡單來說,因為國泰是香港的航空公司(順帶一提,跟中華民國某金控公司真的沒關係),
    所有 外站出發 的航班,理論上都要回到 base(香港),才能再飛向下一站。

    舉例來說,如果你想從新加坡搭國泰去曼谷,正常情況下,航班會是:
    新加坡 → 香港 → 曼谷。
    這樣雖然繞,但能拿到更多哩程與定級積分。

    但如果這段路線擁有 第五航權,就可以直接從新加坡飛往曼谷,中間不必回香港,
    大幅節省時間與成本。

    國泰的 SIN-BKK 就是這種超值路線之一。
    (關於第五航權的介紹可以去看看 Tripplus 的文章,這邊就不多說了。)

    國泰五段票航線圖
    圖:國泰五段票可能航線範例(來源:Aluminium 自製)

    我的修行行程安排

    所謂「五段票」,指的是這樣一趟經典結構的行程:

    • 第一種飛法
      台北(TPE)→ 香港(HKG)→ 新加坡(SIN)→ 曼谷(BKK)[至少過一晚] → 香港(HKG)→ 台北(TPE)
    • 第二種飛法
      台北(TPE)→ 香港(HKG)→ 曼谷(BKK)→ 新加坡(SIN)[至少過一晚] → 香港(HKG)→ 台北(TPE)

    這整趟最快 2.5 天可以飛完。當然,如果你有空,也可以在目的地多玩幾天。

    我這次選的是 第一種飛法,理由很實際 —— 曼谷住宿比較便宜。
    但說穿了,其實是因為:

    我買票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有第二種……

    即然是修行,就表示這段行程對我來說 沒有旅遊成分
    目的地我完全不在意,重點只有一個:

    把段數飛完,拿到該拿的定級積分,好讓我明年繼續保有銀卡資格。

    成本分析:五段 vs 六段

    一般大家在討論國泰五段票時,常見的說法是:
    「用約 NT$26,000 拿到 15,500 哩 + 155 分定級積分」 —— 重點是搭 商務艙

    雖然是修行,也不用把自己搞太狼狽。
    不過我比較沒用,這次買得晚,變成 last minute 的票,票價就高了一些。

    我這張五段票實際花了 NT$30,329,
    而且中途還耍蠢改票一次,成本墊得更高,這部分就不細算了。

    但如果沒有第五航權,變成要多繞一段,票價會直接暴增至近 10 倍。
    定級積分雖然多了 70 分(例如從台北再飛一段去曼谷的商務艙),但:

    不能一飛保銀,不划算到不行。

    我們姑且稱取消第五航權後的飛法為「六段票」,
    以下是我自己粗淺整理的比較表格:

    項目 五段票 六段票
    票價 NT$30,329 NT$214,538
    獲得哩程 15,500 mi 22,000 mi
    定級積分 155 分 220 分
    每哩成本 約 NT$2 / mi 約 NT$9.8 / mi
    每分成本 約 NT$196 / 分 約 NT$975 / 分

    當然,這只是我簡單計算出來的版本,
    如果有人有更專業或更精準的計算方式,也歡迎留言指教。


    本次修行實際行程

    於是乎在這個基礎上,我安排了本次修行的行程:

    • 第一段:2025/3/25 21:15 TPE → HKG
    • 第二段:2025/3/26 01:40 HKG → SIN
    • 第三段:2025/3/26 14:05 SIN → BKK
    • 第四段:2025/3/27 16:51 BKK → HKG
    • 第五段:2025/3/27 22:55 HKG → TPE

    (未來有空再來補寫每一段搭乘心得,這次就先記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