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歐洲獨旅

歐洲獨旅

城市自己會說故事。

如果在這個分類的旅途中,還沒找到你想去的地方,
或許,是時候回到出境口,重新決定航向。

回到 Departure 出境口
  • Casa Pastéis de Belém

    Casa Pastéis de Belém

    葡式蛋塔最早由 18 世紀葡萄牙里斯本貝林區熱羅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的修女發明,隨著修道院在 1820 年代關閉,原始配方流入民間,自 1837 年起由餅店 Casa Pastéis de Belém 延續傳承。因店址位於貝林區(Belém),所販售的蛋塔也被稱為「貝林塔」(pastéis de Belém)。如今,這間餅店已是貝林區最熱門的觀光景點之一。—維基百科

    連續寫了四篇國泰銀卡修行紀錄,是時候換換口味,聊點別的。

    在旅行中,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就是吃。

    每次決定要去一個新地方,我的第一個動作,絕對不是查交通或景點,而是:先查有什麼好吃的。甚至每天的行程安排,也會以三餐為主軸發展。

    說穿了,「好不好吃」本就是主觀感受,這年頭大家對酸甜苦辣鹹都不陌生。

    所以,我認為所謂驚艷的味道,往往不是「沒吃過的味道」,而是 「意想不到的組合」

    而在我的旅遊經驗中,最讓我驚艷、也最讓我難以忘懷的食物之一,就是位在里斯本的 CASA PASTÉIS DE BELÉM 蛋塔

    是的,正宗葡式蛋塔本人。

    圖:CASA PASTÉIS DE BELÉM 的遊客始終絡繹不絕

    你可能吃過肯德基的、澳門安德魯的、或瑪嘉烈的。
    甚至如果你和我(或叫 Aluminium)年紀差不多,可能還經歷過 1998 年那場台灣的葡式蛋塔風潮。
    但如果你對葡式蛋塔的印象僅止於以上幾種,那我只能說:

    除了 CASA PASTÉIS DE BELÉM 的蛋塔,其他的,通通都是山寨。

    這句話不是語出驕傲,而是——真的有那麼一個傳說。

    里斯本發明

    葡式蛋塔最早出現在葡萄牙里斯本的貝林區,誕生於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的廚房。
    1820 年代修道院關閉後,其祕方由餅店 Casa Pastéis de Belém 繼承,並自 1837 年起開始販售這款被稱作「貝林塔」(pastéis de Belém)的蛋塔。
    如今,這間店仍是里斯本旅人必訪的聖地。—維基百科

    澳門改良——葡式蛋塔的鼻祖?

    1989 年,英國人安德魯·史斗(Andrew Stow)以英式蛋塔為基礎,結合創新手法,製作出澳門版本的葡式蛋塔。他在路環開設蛋塔店,產品大受歡迎,不久就在澳門打響知名度。
    1997 年,他與太太瑪嘉烈離婚後,瑪嘉烈也在澳門半島開設同名店鋪,後來更與肯德基合作推出蛋塔套餐。—維基百科

    所以我們今天所熟悉的葡式蛋塔,其實是安德魯向原版致敬、再創造的產物。
    而在他與瑪嘉烈離婚後,還意外地誕生了我們熟知的「肯德基蛋塔」。

    那到底,安德魯、瑪嘉烈、肯德基這三種版本,與正統的 Pastéis de Belém 蛋塔 有什麼不同?

    差!很!大!差不多是跨次元尺度的那種差別。

    要我形容的話,最接近 CASA PASTÉIS DE BELÉM 蛋塔的口感與風味,
    其實不是蛋塔,反而更像是「脆皮車輪餅」。

    一般蛋塔的內餡是蛋香為主,但 Belém 的蛋塔則更接近卡士達,奶香濃郁、質地柔滑。
    這種口感雖然說不上是從未體驗過,但「酥脆外皮 + 卡士達內餡 + 葡式焦糖風味」湊在一起,真的就是一種讓人意想不到的驚艷組合。

    而且,這是在葡萄牙。
    如果不是某次機緣巧合,我壓根不會把旅行目的地設定在這裡。

    所以,我可以很坦白地說:
    這顆蛋塔,是我旅行中最念念不忘的食物之一。

    影片:CASA PASTÉIS DE BELÉM 蛋塔品嚐

    你呢?
    你是否也曾在旅行中,吃過某種讓你覺得——

    「離開之後,也許這一輩子就再也吃不到了」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