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Peranakan Architecture”(峇峇娘惹建築),特點是屋窄而長,屋子前面常設有「五腳基」(five-foot way,一種帶有屋簷的騎樓),因為東南亞氣候濕熱,可以避雨、遮陽,也促進鄰里交流,房屋外牆刷上粉藍、淡粉、鮮黃、翡翠綠,細節處還鑲著繁複的磁磚與雕花…
時序是2024年4月18日
這次也是為了李姓歌手的演唱會來到新加坡,班機大約是上午五點半降落在新加坡,抵達酒店時大約六點出頭

圖:當日上午約凌晨5:30抵達新加坡

圖:到達酒店時天才微亮,當天有很漂亮的紅霞
次訂的酒店是位在加東的智選假日酒店,原以為要等到下午才能入房,沒想到櫃檯說現在就有空房,馬上進去洗梳一番後就出去晃一晃…

圖:智選假日酒店房間不大,但一個人住也算剛好
加東智選假日酒店位在加東的如切路上,若以烏節路為市中心的話,加東大約離烏節路有30分鐘左右的車程,酒店的位置附近只有公車站沒有地鐵站,以我的標準來說不是一個很好的位置,但為了省住宿,手上IHG點數可以有的選擇只有這邊最划算…

圖:酒店餐廳外的陽台,當天天氣還算不錯
不過如切路本身有自己的魅力,這裡是峇峇娘惹族群的居住地,在我們對新加坡高度發達的印象外,這裡保留了傳統的軌跡,酒店的正對面就是一排峇峇娘惹傳統風格的建築物,這種風格的特點是狹長型的兩層樓建築,屋外刷上粉藍、淡粉、鮮黃…等顏色,細節處還鑲著繁複的磁磚與雕花,門窗上則有色彩鮮明的彩繪玻璃,是峇峇娘惹文化融合中華與馬來審美觀念後,展現出來的一種獨特美感

圖:酒店對面就是一排峇峇娘惹風格的建築

圖:這種風格的建築又叫「店屋」,一樓是店舖,二樓住人
在這些傳統建築中,最著名的應該是位在如切路與坤城路交口上彩虹屋

圖:坤城路上的彩虹屋
而傳統也不是如切路上唯一的面貌,在房屋的側面還可以看到許多現代塗鴨




如切路上的Dickson Nasi Lemak是新加坡著名的椰加飯專賣店,”Nasi Lemak”l就是馬來語中「椰漿飯」的意思,這是一家主打馬來西亞式椰漿飯的專賣店。
出發之前我就打聽到這家餐廳,也是我當日早餐的首選項,不過到店家時還沒開門,所以就去其他地方晃一晃

再往下走看到了一間「添榮餐室」,而與其說餐室,更像是「小吃街」的概念,在一樓開放式的店面裡有好幾個攤檔,有中式及馬來式的餐點,是一個非常符合我對「東南亞」的印象的餐廳…


東晃西晃終於等到Dickson開店,我就去點了一份Ayam Goreng Berempah(香料炸全雞腿椰漿飯),外加一杯Kopi Peng(冰咖啡)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樣一餐大約花了 17 塊新幣,換算下來約 400 台幣──畢竟是物價高昂的新加坡嘛……
由於店面不大,基本上也不是設計給你內用的,我就打包回酒店慢慢吃
所謂「椰漿飯」,顧名思義就是在煮飯時加入椰漿,因此米飯吃起來會帶點淡淡的椰子香氣,而椰漿飯的靈魂,除了飯本身外,絕對少不了「參巴醬」這個配角,參巴醬源自印尼與馬來西亞,是一種辣椒醬,主要原料包含蒜頭、香茅、蝦醬等,質地偏乾,香料味十足。
配菜則是一顆荷包蛋、幾片生黃瓜,再加上一隻炸雞腿,這雞腿看起來好像炸得有點過頭,但實際入口卻意外多汁,口感不錯


整體來說,這是一份充滿東南亞風味的餐點,也是一種蠻特別的體驗,不過仔細想想,其實它的本質就是「東南亞版雞腿便當」,台灣現在雞腿便當賣到 120 元就已經讓人哀嚎連連了,新加坡這邊直接賣到 400 元……
說不定,在這座城市最經濟實惠的選項,還是麥當勞吧!